“扒灰”亦作“爬灰”,《红楼梦》第七回,焦大喝醉酒,在宁国府里大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养小叔子”。
其中爬灰一词,《红楼梦》各注本都解释道:公公与儿媳……。
此处研究者一般认为指的是宁国府的贾珍与儿媳秦可卿私通,使得秦氏“命丧天香楼”。
不过“扒灰”,这个词可不是《红楼梦》的首创,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写的,描述的是自家的一个缩影。
不过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所处的朝代应该是明朝,因为荣国府被抄家时,管家赖大说了一句:锦衣指挥仇都尉来了,众所周知“锦衣卫”是明朝太祖朱元璋所创立的。
即使是这样这部《红楼梦》还被清朝官方列为“禁书”,禁止民间传播。
《清人笔记》:王有光的《吴下谚联系》中也有另外外的解释,宋朝宰相王安石,王安石儿子去世。儿媳独自居住在一栋一楼里,王安石常去探望,儿媳误解其意,题诗在了墙上,有“风流不落别人家”的句子,王安石见到后,用手指抹去诗句,作为“扒灰”。
也有传说“扒灰”是出自于宋代苏东坡,苏东坡中年丧妻。一直未娶,都知道苏东坡是宋代的大才子,有许多的诗词传于后世,而他首创的“东坡肉”,更是人们饭桌上的一道常菜,给后人们增添了多少口福。
而他的儿子却是庸碌无为,其儿媳虽不是一代才女,也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有这么个丈夫可想而知,其内心是何等的滋味。
偏偏公公是个才子,却没有传给丈夫半分,一天苏东坡一人在书房呆坐,儿媳穿着蝉翼般透明的白沙裙子端着茶走了进来,轻声唤着苏东坡喝茶,并且含情脉脉的看着苏东坡,苏东坡是过来人自然明白其中的奥妙,可一想到是儿媳,瞬间脸就红了,儿媳说:公公为何脸红红的,苏东坡自然不搭话,在书桌上写下了:“青纱帐里一琵笆,纵有阳春不敢谈”,因为苏东坡懒惰,桌上有些灰,所以字看着十分清晰,才女儿媳看罢就续写了两句:“假如公公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写完红着脸出去了,苏东坡看着诗句心里翻江倒海时儿子来到了书房,苏东坡急忙用袖子把诗句擦掉,视为“扒灰”。这两个故事只是民间的流传,但是无风不起浪,起浪必有风。
以上苏东坡和王安石的故事仅仅是民间好事者的谣传。
唐玄宗李隆基与儿媳妇杨玉环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年——公元年)公元年——公元年在位,做了45年皇帝,在开元年间,宠爱武惠妃,太子李瑛非武惠妃所生。武惠妃想立自己生的寿王李帽为太子,拉朝臣李林甫陷害太子瑛等三皇子。李林甫为谋取相权,遵照武惠妃的意图,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三皇子同时被溢死的冤案。
武惠妃,是恒安王武枚止(武则天伯父武士让孙)之女,自幼入皇宫。
公元年八月唐玄宗即位,立王氏为皇后,王皇后无子。武氏逐渐被玄宗宠爱,开元二年()十二月,玄宗设置惠妃、丽妃、华妃,以代替旧制三夫人(淑妃、德妃、贤妃),封武氏为惠妃。
唐玄宗李隆基为潞州(治所今山西长治市)别驾时,赵丽妃为歌妓(太子李瑛为其所出),因为相貌美丽,能歌善舞,受到李隆基的宠爱,后立为丽妃。武惠妃得宠后,赵丽妃被疏远(开元十四年公元年病死)。王皇后色衰爱弛,又因无子,武惠妃想当皇后,便竭力排毁。王皇后心中不平,经常在玄宗面前口出怨言。玄宗更加不满,开元十二年()七月,废王皇后为庶人,移别室安置(即打人冷宫),十月病死。
武惠妃更加得宠。
开元十四年()四月,太原尹张孝满上奏:有李子娇者,自称皇子,生于潞州,母曰:赵丽妃。唐玄宗立即命令杖杀之。这件事有损于赵丽妃及太子瑛的荣誉,给玄宗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估计是李林甫暗中安排。
武惠妃自从得到唐玄宗的专宠后,先后生二子(寿王、盛王)、二女(咸宜公主和主太华公主),权倾后宫。
李林甫,是高祖李渊从父弟长平王李淑良(?——公元年)的曾孙,小字:哥奴,善音律,有才辩,为人狡猾,因是宗室子弟,又得到舅父楚国公姜皎的厚爱,所以无须经科举,靠门荫从千牛直长(禁军下层官吏),至开元初升为太子中允,又迁国子监司业,受玄宗重用宠信。
当时,武惠妃权倾后宫,二子寿王李瑁、盛王李琦,子以母贵特受玄宗宠爱。寿王李瑁宫中称呼为“十八郎”(玄宗第十八子);盛王为寿王胞弟。弟兄俩在玄宗的30个儿子中最为尊贵。
而太子李瑛,由于母亲赵丽妃的失宠,地位是一落千丈。
于是李林甫就趁机攀附武惠妃,想用支持立寿王为太子的办法,换取武惠妃支持他谋取相位。
他通过一与他关系密切的宦官,告诉武惠妃:愿保护寿王.,武惠妃听了十分高兴,从此便支持李林甫谋取相位。
李林甫表面温和柔顺,内则异常奸诈,极善于迎合玄宗旨意,他串通武惠妃,勾结宦官袁思艺等人,随时了解唐玄宗的动静,因此每逢奏对十分称职,玄宗惊喜若神,对他的恩宠日隆。
李隆基为登机前,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皆有宠幸。赵丽妃生太子李瑛,皇甫德仪生鄂王李瑶,刘才人生光王李琚。但李隆基当上皇帝以后,专宠武惠妃赵丽妃等三人不再受宠爱,由此她们生的三个皇子也受连累,三人在宫中聚会时看到武惠妃所生的寿王等被父皇宠爱,自己三人备受冷落,在想到母亲的遭遇,便口出怨言,被驸马都蔚杨洄(武惠妃女婿)听到立刻禀告惠妃,向玄宗告状,玄宗大怒,被宰相张九龄劝阻,才没被责罚。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年),张九龄被罢相,太子李瑛失去了唯一的庇护,地位岌岌可危,张九龄任相期间敢于直谏唐玄宗,对于国家也是殚精竭虑,辅佐玄宗尽心尽力,社会稳定,百姓富足。
李林甫如愿以偿的当上了中书令首席宰相,他知道太子李瑛登基后不会有他的好日子,加紧了废太子的步伐。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年)四月,武惠妃遣人告知太子:宫中有贼,太子、鄂王、光王带甲入宫。
武惠妃密告玄宗:太子三人带兵入宫,图谋不轨,要造反,玄宗命人前去查看,宫人返回,复命:确有其事,玄宗叫来李林甫,李林甫上奏:此乃陛下家事,外臣无权干预,玄宗命宦官宣旨:废三子为庶人,三人稀里糊涂的就被抓了,连个辩解的机会都没有,这时玄宗身边尽是些李林甫之流的阿谀奉承之辈,即是有同情三个皇子的大臣也聂于武惠妃和李林甫的淫贼,不敢出声,没多久盛怒之下玄宗下旨把三位皇子赐死于城东驿。
同年十月,武惠妃病死,据说是经常梦到三位皇子的鬼魂,惊吓而死。
辛辛苦苦的废除了太子,却为他人做了嫁衣,不久玄宗下旨立皇三子李亨(唐肃宗)为太子。
武惠妃死后,从此玄宗常常闷闷不乐。这一方面因唐玄宗是一个很专情的人,武惠妃和他做了二十多年的恩爱夫妻,在武惠妃死后他非常想念她;另一方面因为玄宗虽已过了五十岁,但是仍然好色,而且眼光非常高,宫中虽有数以万计的佳丽,可是没有一个能让他看上眼,他认为谁也不能和武惠妃相比。同时,他让高力士四处为他选美。高力士(唐朝宦官掌权开始的第一人,皇子公主都称呼他为:阿翁)物色了很多美女,但玄宗都不满意。
据说之前,有次寿王和寿王妃杨玉环前来请安时,唐玄宗就是眼前一亮,只是有武惠妃在世,没往深了想,武惠妃一死,高力士就把眼光投向了杨玉环,唐玄宗见后很满意,简直是武惠妃第二(以后的恩宠是武惠妃无法比拟的)。
武惠妃知道后活着也得被再气死一回,还真是一家人,他死了,儿媳妇接着伺候。太子之位没到手,自己被吓死,还搭上了儿媳妇,甚至是自己的儿子。
杨玉环生于开元七年(),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后迁居蒲州永乐(今山东永济)。她出生于成都,当时父母都在蜀州,父亲杨玄琰担任蜀州司户。不久,父亲去世,她只好寄养在叔父杨玄璬家,从小在洛阳长大。
杨玉环长得如花似玉,从小便能歌善舞,通晓音律,又娴熟各种乐器。开元二十三年(),她被选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那年她正好17岁。
寿王李瑁是武惠妃的儿子,原来玄宗对他很宠爱,后来武惠妃死了,他很快便失宠了。在后来的日子里,寿王处境非常尴尬。高力士选中寿王妃,也是因为此时把寿王妃召入内宫,不会引起风波与麻烦的缘故。当然,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杨玉环天下无双的花容月貌,当时“姿色冠代”,风度举止都冠绝一代。实际上,唐玄宗原来也见过杨玉环,也赞美过她的“含章秀出”,只不过当时武惠妃还在世,他没有什么杂念,经过武惠妃死后精神上的孤独和感情上的空虚,当提及“姿色冠代”的杨玉环时,玄宗也想起了她,并相当高兴,毅然决定要高力士把她召入宫来。为了把寿王妃弄进宫来,高力士找到寿王的亲姐姐咸宜公主。咸宜公主虽然和以前一样得到父皇的疼爱,但与母亲武惠妃在世时的情况已今非昔比。
武惠妃在世时,她可以随便进出内宫,现在,这项规定虽然还没有被废除,但她已不敢使用这一特权了。高力士来后,委婉地谈了一些往事,提到以前三位皇子的死,又提到武惠妃逝世之后,皇帝一直高兴不起来。他又说皇帝自武惠妃去世后,精神一直不佳,但在玉真观遇到寿王妃时,却破例擂了一次鼓。听到这句话,咸宜公主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咸宜公主找到了弟弟,寿王听了后当时就像遭到了雷击一般,全身颤抖,说不出话来。寿王的情绪非常激动,虽然三位兄弟的死让他感到害怕,但是,他和杨玉环夫妻恩爱,他不能容忍这件事情发生。他平时的理性与利害观念,此时已经不复存在了,气愤地说:不行,我不能允许这样的事发生。父皇怎么能做出如此不合伦常的事来!但是,虽作为皇帝的儿子却没有权力的父王之命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他最后只有献出自己的妻子以尽孝道。
在高力士的安排下唐玄宗在华清宫(今陕西临潼华清池)召见寿王妃杨玉环,但见她肌态丰艳,骨肉婷匀,眉不描而黛,发不漆而青,颊不脂而红,唇不涂而朱,果然倾国倾城。
诚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描写的那样:“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玄宗从未见过这样美的女人,简直是仙女临凡,无与伦比。
他喜得心跳血涌,意荡神摇。他命她坐下,问其技艺。她回答说通晓音律,随后吹起玉笛,清音缭绕,逸韵悠扬。
李隆基再以自己创作的《霓裳羽衣曲》示之,她略看一遍,即度入新声,且歌且舞,歌如莺啼,舞如飞天。唐玄宗听得痴了,看得醉了,当夜留下这个儿媳同宿,极尽男女之欢。
时年,唐玄宗51岁,杨玉环17岁。唐玄宗在骊山温泉别宫陪寿王妃杨玉环住了18天,然后回到长安。这次骊山相会,对杨玉环来说,是惊忧,还是欢乐,就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对这51岁的唐玄宗来说,这无疑是心灵的解脱,青春的再现,他已经完全为她倾倒。
公公强占儿媳,实在是件丑闻,有悖于伦理。为了能与杨玉环朝夕相处,玄宗命杨玉环自己上表,请求度为女道士,并给予其宫中女官的职位,号称“太真”,正式与寿王李瑁离异,住进了太真宫。杨玉环擅长歌舞、通晓音乐,又聪明过人,善于迎合玄宗的心意,得以受宠,宫中称她为“娘子”,礼仪与皇后相同。
做了五年地下夫妻后,唐玄宗开始想名正言顺地把杨玉环娶回宫中,当然,还得先把王李瑁安抚好。
幸好寿王的脾气不怎么暴躁,不敢发泄不满,他的异母兄太子瑛、光王琚、鄂王瑶都是因对父王生怨言而引起被赐死的。寿王身处一种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之中,他只有摆出一副恭敬孝顺的样子让玄宗放心。为了安抚寿王,玄宗便为他另选了一位妃子,那就是左卫勋二府右郎将军韦昭训的二女儿。当然,寿王也深知这是狗尾续貂,无奈只得忍气吞声。天宝四年,皇上下诏册封韦昭训二女儿为寿王妃。为寿王册封韦妃的日子选在立杨贵妃前的11天。因为随着时光的流逝,在东都册封杨贵妃这件事或许淡忘了,感觉好像寿王此时才娶了一位王妃。
不过,几年之后,寿王李瑁及其家人从世间蒸发,是死是活无人知晓,这成为一个永远不解之谜,直至今日。
天宝四年()八月初六,唐玄宗在刚过完61岁大寿的时候,就把册立杨玉环的诏书公布于天下,这年杨玉环22岁。从制度上说,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但此时玄宗的皇后王氏早已去世了,宫中没有皇后,杨玉环当时的地位,实际就是六宫之主。
自此,唐玄宗李隆基纵情声色,日夜寻欢,无所顾忌;杨玉环曲意逢迎,争爱受宠,无忧无虑。
《长恨歌》写道:“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唐玄宗将朝政尽交付于李林甫、杨国忠之辈处理,自己在后宫和杨玉环尽情享乐。
天宝十四年(公元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南下,次年七月唐玄宗携杨玉环等人出逃避难,至马嵬坡时禁军发动兵变,杀宰相杨国忠,逼着玄宗下令赐死了杨玉环。
给玄宗“扒灰”儿媳妇之事画了个句号,但玄宗的“扒灰”污点流传下来,会在历史中一直有“一席之地”。
唐朝也由此由盛转衰,造成如此局面的唐玄宗难辞其咎,俗话说红颜祸水,虽然我不赞同此观点,但杨玉环也有一定的责任。
后梁太祖朱温
朱温(公元年-公元年),后梁的开国元勋,庙号太祖。他原来是黄巢起义军中的大将,后叛变自立,取代唐哀帝李柷而称帝。朱温少时,娶张氏,乃单州砀山县(今安徽砀山)一富户之女。她生了儿子朱友贞。朱温被封魏王时,她是魏国夫人。朱温共有8个儿子,依次为朱友裕、朱友珪、朱友璋、朱友贞、朱友雍、朱友徽、朱友孜、朱友文。张氏(魏国夫人)没有活到朱温当皇帝之日,于唐昭宗天祐元年()病故,朱温追封她为贤妃。
朱温自从结发妻子(张氏)死后,他一直没有再娶,而是随意放荡。
朱温尤好人妻,,他曾在张全义家避暑,张家女眷无一幸免全都被侵犯,即便如此张全义也只能忍了。
儿子出镇打仗,儿媳全都留在京城,以侍寝自己。8个儿子均因父王嗜杀成性,荒淫无比,只得忍气吞声。
小儿子朱友文之妻王氏和朱友珪之妻张氏姿色尤为出众、美丽动人,因此特别受到宠爱,常专房侍寝。朱温为帝期间,一直未立太子,大儿子朱友裕有次攻打徐州,朱温听信谗言,差点杀掉大儿子,后虽赦免了死罪,太子位自然不再可能是他的了。他心中属意于小儿子朱友文,又常听朱友文的妻子王氏枕边之言,因此,最后越发想把太子位置给朱友文,而昔日屡屡为朱温攻城拔寨的朱友珪,认为皇位理所当然应是他的。朱温病危之时,对王氏说要昭朱友文回来,立他为太子,也许是朱温病昏了头,这话居然是当着张氏的面说的。
张氏悄悄地与朱友珪商量对策。朱友珪认为自己的娇妻被父皇霸占,早已怒火心中烧,如今了解到父皇又想把皇位传给别人,于是贼胆包天,立即决定率先下手。
乾化二年(),朱友珪突然发动宫廷政变,杀死父亲朱温,然后秘不发丧。又因平时朱友文之妻王氏美丽优于朱友珪的妻子张氏,更得朱温欢心。在二人之争中,张氏醋意大发,早已结下矛盾,立意诛杀王氏方解心头之恨。于是与丈夫又嫁祸于朱友文,一并杀之,消除隐患。最后自立为帝。
这段历史,史学家早有定评:“太祖始为荒淫,卒以及祸”、“梁……及其败也,因于一二女子之误,至于洞胸流肠,刲若羊豕,祸生父子之间,乃知女色之败人矣。”
夏景宗李元昊
李元昊(公元年-公元年),元昊为党项族人,本姓拓跋,唐朝曾赐其先祖姓李,宋朝又赐赵,西夏通称李姓。
李元昊有雄才大略,几年之内,让西夏与宋、辽形成鼎足之势。公元年10月16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历史上称其为西夏,晚年沉湎于酒色、荒淫残暴、滥杀无辜。称帝前娶妻野利氏,称帝后,野利氏被封为宪成皇后,虽然后宫佳丽逾千,不过,野利氏仍能集元昊宠爱于一身。
李元昊与野利氏生育了3个儿子,三子
早逝,长子宁明后出道修术,练得走火入魔后绝食而终。于是,立次子宁令哥继太子位。宁令哥不仅相貌酷似元昊,就连乖张残暴的性格,也酷似其父,元昊十分宠爱,恣其所为。宁令哥做了太子后,更加飞扬跋扈。李元昊见太子宁令哥已长大成人,便为其选太子妃。党项大族没藏皆山之女没藏氏,长得亭亭玉立,明目皓齿。元昊见她婀娜多姿,索性自纳为妃,号为“新皇后”。
宁令哥本来高高兴兴准备当新郎,一连数日盘算着当新郎过蜜月,结果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一打听不觉瞪了眼。不过,他深知父王残暴,事到如今,也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忍气吞声。
元昊极其喜欢这个本应是儿媳的新人。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朝野均出现一些碎言碎语。元昊到底是个聪明人,他翻翻历史,灵机一动,便学习当年唐玄宗李隆基曾用过的“妙招”,唐玄宗倒成了后世皇帝的“楷模”了。让没藏氏出家为尼,并赐号没藏大师,居住在首都兴庆府的戒坊寺中。元昊眷恋没藏氏,经常到寺中与她幽会,甚至出猎也带她同行。
天授十年(公元年),没藏氏为元昊生下一子,即后来的毅宗李谅祚,没藏氏也因此被封为皇后,李元昊把年长色衰的野利氏废掉,并打入冷宫,不准母子相见。
接着元昊还封没藏氏之兄没藏讹庞为相国,主持军国大事及裁处,自己则与没藏氏在贺兰山深宫恣意淫乐。
太子宁令哥因没藏氏本应为己妻,现为父王他“新皇后”之事极为不满,又由于父亲已废母,因而屡出怨言。
没藏讹庞趁机教唆宁令哥作乱,企图借刀杀人,让元昊除去宁令哥,另立谅祚为太子。这时的宁令哥早已成年,出落得虎背雄腰,像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个善骑射的彪形大汉。
在此之前,元昊为平息宁令哥的怨气,收买其心。曾又一次当宁令哥面扬言要为他选妃。其后也真正选中一位小巧玲珑的娇的女子为太子妃,宁令哥一见也相当满意喜不自禁。谁知,自从这个女子被皇上召见,说是要为他俩订完婚期后,就再也无下文了。
宁令哥哪里想到,元昊故伎重演,在没藏讹庞的怂恿下,再次“扒灰”,宠幸儿媳妇。
天授十一年()元宵节,元昊在宫中与众妃喝得烂醉如泥。宁令哥潜入宫行刺,李元昊醉酒后入寝宫休息,当进寝殿时,躲在门后的宁令哥抽出腰刀,狠命向其父砍去,而元昊呢,此刻睡眼朦胧中闻听有响动惊醒过来,又因宁令哥用力过猛,慌乱之中,一刀向元昊头颅砍去,元昊本能地把头一偏,这一下,腰刀不偏不倚削去了元昊的鼻子。这时,早已奉没藏讹庞之命埋伏在宫门左右的军士一涌而出救驾,宁令哥被当场乱刀砍死。
李元昊被削去了鼻子后,又羞又恼,当晚不治而死,年仅45岁。
民间儿媳妇巧治不正经老公公。
北宋年间,距离东京几十里地的王家庄,有个叫王兴的小伙,读过书,练过武,知书达礼,身强体壮,妻子秀娟也是的个小家碧玉,读过书,俩人新婚不久,王兴就去边疆参军打仗了,留下父母和新婚妻子在家。王兴的老爹王仁可是十里八庄的不正经人,好干个“绝户头房上揭瓦,小寡妇门前撂砖”的缺德事,一把胡子了还是一见大姑娘、小媳妇就两眼放光,出言调戏,被家人说过多次,还是狗改不了吃屎。
天气炎热,王仁晚上赌博回来,见儿媳妇房中亮着灯,凑近一看儿媳妇婀娜的身姿通过灯光倒映在窗纸上,王仁急躁的不行,可一想是儿媳,强忍着回到了房里,人虽然在屋里,心还在儿媳房中,王仁想了个办法,写了首打油诗:打牌归来月偏西,屋内孤灯倩影移,寒床冷被无人悯,扒开炉灰知心意,放在了香炉内,因为家人每天起来要给祖先上香,第二天秀娟上香时香插不进去,感觉有东西,扒开香灰一看是张纸片,打开一看便知,是老不正经的公公所为,想对婆婆说又怕,婆婆把事情闹大,家丑不可外扬,想了一招治治这个老不正经。
晚上,王仁急不可耐的去扒开香炉,一看果然有纸片,打开一看傻眼了,只见写到:丈夫离家戍边去,长夜孤灯何须提,相比战场金马戈动,孤床冷被又何妨。
这件事后,秀娟心里坦荡荡,反而王仁见了儿媳不好意思,再不敢打儿媳的主意,在外边也收敛了许多,邻里都奇怪:老王仁改邪归正了。
农村儿媳妇能治得了不正经公公“扒灰”。皇室中的王妃就只能顺从,古代是一个皇权之上的思想,如果秀娟是皇帝的儿媳妇,我想大概也不敢这么怼公公吧。
参考文献:
文史天地年03期
时代人物年05期
红楼梦第七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