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李文杰十年磨一剑见证

来源:楷模 时间:2023/3/2

他们,可能是跑法院次数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听过各类案件;

他们,和法院干警一同战斗在第一线,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一线牵;

他们,出门能扛“长枪短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

他们,归来笔走风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记者看法院”专题策划重磅回归!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近期陆续邀请日常采访最高法的“跑口记者”讲述年采访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并与读者一起重温他们的代表作品。

想看到这些“跑口记者”的庐山真面目吗?

想知道他们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么样吗?

一起来围观!

这位记者是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李文杰

十年磨一剑见证人民法院十年巨变

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因为到这一年,我接手法院领域新闻报道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也是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如火如荼的十年,十年间,有幸参与并见证了人民法院众多载入史册的大事件。人民法院的十年巨变,我用镜头留下了法院改革的珍贵历史影像。

李文杰记者(右一)在法院采访。

还记得年立案登记制刚实施时,北京朝阳法院立案大厅,一位律师拖着一大行李箱卷宗,几百件物业纠纷案件当场立案,而在过去,这样的案件基本不能受理。从那一年开始,改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有案必立、有诉必理,老百姓打官司投诉无门成为历史。

十年间,参与了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张文中案等重大冤错案件的庭审报道,近百起重大冤错案件得以纠正,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让庭审不再成为过场;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成为防范冤假错案固若金汤的防线。

十年来,“老赖”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限制高消费,限制“老赖”乘坐高铁、飞机,几百万当事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法院判决,解决执行难,让一纸判决不再只是一张白纸。

十年间,司法公开力度前所未有,中国裁判文书网应运而生,超过一亿份裁判文书网上公开;药家鑫案、于欢案、复旦投毒案、李心草案——一个个重大案件公开审判,人们通过我们的镜头、通过网络直播,云旁听案件审判,让这些案件成为老百姓一堂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

十年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严禁干预过问案件的“三个规定”,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打听、不干预、不过问案件逐渐成为铁律。

这十年,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没有做成的改革如今都做成了。如今的人民法院,网上立案、网上办案、网上拍卖、网上执行,老百姓足不出户,坐在家中动动手指就能立案、参加庭审,一站式解决纠纷成为新常态。

这十年,我们用镜头见证了人民法院的一项项重大改革,一场场重大案件的庭审被我们用镜头记录,人民法院从过去的封闭、神秘,变得开放、自信,十年磨一剑,人民法院初心不改,司法为民,永远在路上。

代表作品

全国模范法官杨军:用一生坚守法治公正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印发决定,追授杨军“全国模范法官”称号。杨军,生前是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年7月25日,杨军同志在加班审阅涉黑案件材料时,突发主动脉夹层破裂,经送医抢救后不幸去世,倒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线,生命定格在52岁。

在杨军的办公室,放眼望去,办公桌、书柜、地面到处都是一摞摞堆起的卷宗。桌上静静躺着的一叠稿纸,上面手写着杨军生前的工作安排。

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肖婷: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开七八个庭,有时候由于被告关押地点不同,一天要辗转几个地方开庭。

由于刑事审判既担负着惩治犯罪的重要职责,又是法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主阵地,年,随着扫黑除恶进入收官之年,大量涉黑案件涌入法院,此时杨军身上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

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张志浩:我们之前审的一个黑社会性质案件的话,被告人多达16名,然后罪名有10余个,最后的判决书写完之后有10万字,所以要理清各个被告人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参与了哪些事实,是否构成犯罪的要件以及他们各种量刑情节,那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

身体频频亮起红灯,但在杨军心里,办案最大。在他生前使用过的电脑里,系统自动记录的文档修改时间,无声地记录着杨军为了审阅卷宗挑灯夜战的每一个夜晚。

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邹应斌:扫黑除恶的时候,我们开协调会,我看他的精神不是蛮好的时候,他说不要紧就是血压有点高,医院看,他说我把这个医院。我要是真正知道有这事,我逼也要逼他去的。

7月25日是杨军生命中最后一个星期六,也是杨军儿子25岁的生日。由于当天审判委员会要研究两起涉黑案,他放弃了去武汉为儿子庆祝生日的计划。这不是杨军第一次爽约,却成为了他与家人永久的别离。

杨军爱人张津:一直忙,事情太多没时间休假。

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邹应斌:当他进手术室之前,我想打一个电话鼓励安慰他,当他接到电话的时候,他说你放心你就不要操心我的(身体)了,就是我手里的案件要安排人办,时间可能来不及了。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没办完的案件依然是杨军心里最深的牵挂。从事审判工作的20多年里,有时作为法官,常常会面对部分当事人上门送礼或者律师想攀关系的情况,“有话法庭说”成了杨军坚守不忘的铁规。

湖北博智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天鹏:我觉得我隔他的距离很近又很远,我们认为他的裁判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但是我们又觉得隔他很远,作为律师,当我们想和他拉近距离,他总说有什么事法庭说。

一生择一事,一事为公正。这是杨军一生的坚持。现在,庭里的年轻人将杨军法袍上的扣子剪下来留作了纪念。纽扣上的天平,也在时刻提醒着他们,要同杨军法官一样坚守原则,一生捍卫公平正义。

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张志浩:国徽在上,法袍在身,天平在心。杨庭长是我们年轻法官的楷模和领路人,我们会接力传承实现杨庭长维护公平正义的法治理想,为人民司法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得强制索取非必要个人信息

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规范人脸识别应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脸识别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脸识别技术在诸多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被滥用的情况,今天(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对人脸识别进行规范。

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规范人脸识别应用

最高法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一些经营者滥用人脸识别技术侵害自然人合法权益的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公众的普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