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市场 >> 正文 >> 正文

致敬楷模三来自一线的忠勇者

来源:楷模 时间:2022/7/6

致敬楷模

每一种伟大都由平凡书写

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

本期让我们认识四位奋战在一线的忠勇者

——肖黎宪、刘志明、刘晓琪、黄玉辉

肖黎宪

泰国公司乘用轮胎生产部半成品压延主机

年生人的肖黎宪有着20多年的压延经验,年他义无反顾的来到泰国,把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泰籍员工。

浦林泰国公司的投建让每名成山人都无比自豪和激动,正当大家沉浸在海外建厂的喜悦中时,肖黎宪默默地向公司报了名,“我感觉,到了我为公司奉献最大价值的时候了。”一道道审核,一次次培训,肖黎宪最终通过了层层筛选,拿到了去泰国公司的调令,直到这一刻,肖黎宪才告知了家人。他之所以在最后一刻才告知家人,是担忧父母年纪大了,不支持他出国。可80多岁的父母并没有反对,“公司培养了你这么多年,你有技术,公司正是需要你的时候。”虽然有不舍,但肖黎宪为了心中更大的目标毅然奔赴泰国,他要把20多年的压延主机经验带到泰国,并且在泰国落地开花。现实总是和理想有出入,满腔热血的肖黎宪得知因疫情影响,很多调试设备的同事不能按时赶到泰国,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没有设备,他有再多的技术和经验都无法施展开来。他立刻向公司请缨,配合厂家调试胎面、胎侧技术线,这个举动无疑是个巨大的自我挑战,因为肖黎宪这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但为了产品能尽快下线,必须放下顾虑,搏一把。于是,车间里从此多了一个“学徒工”,只要厂家安装设备的人员有时间,肖黎宪就跟着他们边学边干,正是靠这样一点点的积累和慢慢领悟,肖黎宪从“学徒工”转正了,并配合厂家把设备调试好。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肖黎宪就再也没有停歇,因为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培训泰籍员工。????????(泰语,谢谢)?????(泰语,对不起)……连最基础的泰语都听不懂更看不懂的肖黎宪可愁坏了。他的目标就是把自己20多年的压延经验带到泰国,此时却因为语言不通搁置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逼不得已,肖黎宪采用最原始的方法,边操作边比划,反复分解操作动作,手把手的把方法要领传授给大家。就是通过这样的笨方法,肖黎宪愣是把两条生产线的泰籍员工培训出来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条轮胎提前下线。肖黎宪还根据经验制作了一套全钢压延的标准作业程序,让翻译人员翻译成泰文,极大地方便了泰籍员工学习操作。

刘志明(中)

泰国公司设备动力部炼胶保障处运行主管

年生人的刘志明是泰国炼焦保障处的运行主管,他是厂内屈指可数的密炼专家,更是泰国炼胶车间的开拓者。

刘志明是老成山人了,年至今一直奋战在一线,有技术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20多年来,他凭着一股子爱钻研、敢挑战的劲头,成了大家口口相传的密炼车间专家。从设备维护到设备安装、拆卸,刘志明都深谙其道。但刘志明却不满足于自己“有技术”,他想让更多人“有技术”,他自信完全有资格、有能力当好这个老师,带着这样的目的,年底,刘志明踏上了飞往泰国的飞机。初到泰国时,密炼车间还是一片黄泥地,刘志明不顾旅途劳顿,在抵达泰国的第一时间立刻投入到车间的建设当中。从设备吊装、转运到设备就位找正,从管路布线到设备调试,有时候为了一个缺失的零部件,他会在人生地不熟且语言不通的泰国找上一圈又一圈,直到买到为止。正是靠着这股子韧劲儿,刘志明带头建设的泰国炼胶车间很快建成投产。“刘工,你在现场吗?”“我在。”投产初期,设备尚在磨合期,小问题不断,泰籍员工由于技术不熟练,无法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为了能让其他国内的操作工休息好,刘志明干脆搬到了现场的值班室,24小时守在设备旁。只要听到故障,他第一时间就冲到了现场,泰籍员工都被刘志明的专业和敬业所感动,从心底里接受了这个对技术要求有些严格的中国领导,愿意跟着他学技术学本领,刘志明也很用心的组织中泰员工结对子、传帮带,通过各种技能培训和案例分析,让泰籍员工逐渐拥有了独自操作设备的能力。自古忠孝两难全,面对这个问题,刘志明选择了前者。去年底是泰国炼胶车间二期项目建设最紧张的时刻,这时候妻子的一通电话却扰乱了他的心“爸不慎摔伤住院了,他很想念你!”。此时如果回国照看父亲,二期设备安装的工作将因他的离开而受到影响,但已有两年没回家休假探亲了,他又十分挂念家中的父亲,一时心急,嘴角出了一串火泡。“爸那头我来解释,安心做好工作。”刘志明的妻子在了解到泰国公司的情况后,给了他极大的理解、支持和安慰,他把牵挂化为动力,更加忘我的投入到工作中。如今的刘志明已经把泰国当成了第二故乡和第二次干事创业的平台,随着目标越来越近,他也变得越来越坚定和欣慰。

刘晓琪(右)

泰国公司商用轮胎生产部硫化主管

生于年的刘晓琪现任泰国公司商用轮胎生产部全钢硫化主管,18年来扎根一线勤勤恳恳,执着钻研,他是“80后”当之无愧的榜样。

刘晓琪虽然年龄不大,但他19岁就进入公司,在车间一线和轮胎打了18年交道。18年对孩子来说意味着长大,对刘晓琪来说是脱胎换骨。刘晓琪是公司首批校企合作的大学毕业生,一旦结缘,长期扎根。18年来,他从一个工作小白到车间骨干人员,也有过苦恼,碰到过懵懂期、迷茫期,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坚守岗位,苦练本领,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因为年轻有能力,对新型设备又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年公司招募到泰国的精兵强将时,刘晓琪毫不犹豫的报了名。“我是公司培养出来的,公司有需要,我随时待命。”年2月,带着公司领导的嘱托和家人的支持,刘晓琪来到了泰国。在泰国,刘晓琪再一次展现了他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凡事往前冲的进取精神。泰国全钢首条胎下线前,硫化车间派驻人员因疫情无法按时到达,导致整体投产计划受到影响,刘晓琪主动申请到硫化车间帮忙调设备试。在此之前,刘晓琪仅有1年的硫化工作经验,为了满足岗位要求,他不厌其烦的查资料,拍视频咨询国内的同事,协助硫化车间调试好了设备,还培养了十余名硫化车间各岗位人才,其中有两名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保证了全钢首条胎顺利下线和各阶段目标达产的任务。与企业同步成长了18年,刘晓琪已经把成山当成自己的家,公司的利益就是最大的事。去年,不知何故突然出现了一批“次品胎”,很多人不知所措,工作情绪受到很大影响。为了弄清原因,刘晓琪主动到产品线上排查原因,并协同技术部门共同改善,最终有效解决了问题,减少损失近30万元。正是刘晓琪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他负责的班组屡屡被评为安全、质量、产量第一名。

黄玉辉(右)

泰国公司技术部全钢技术处成型工艺研究工程师

生于年的黄玉辉是泰国技术部一名成型工艺研究工程师,他的人生信条是“道技合一,追求卓越”,他直面挑战,直面挫折,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完美诠释“工匠精神”。

区别于其他一线工人,作为技术工种的黄玉辉是在泰国第一条轮胎下线后才进入泰国团队的,如何在短时间内控制工艺波动、稳定产品质量和提升产能才是他要面对的挑战。“确保35个产品顺利投产,年内达成80万产能。”这是黄玉辉团队定下的目标。可各生产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艺不稳定,设备稳定性差和测试机床紧张等诸多棘手问题,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为了实现目标,黄玉辉和他的团队精心策划,明确分工。生产工艺不稳定,他们就采取最原始的手动测量对比法,通过随机抽样线下测量和设备测量的数据进行逐一对比,反复寻找差异,优化校准,直到将公差缩小到0.05毫米。设备稳定性差,他们就错峰跟踪,保证24小时生产不停机。有天晚上11点左右,一台成型机头突然出现故障,但生产线不能停,他必须在短时间内确认施工标准和工艺参数,确保机头精准更换到位,经过一番测算校正,直到凌晨1点黄玉辉才离开现场。凭着这股“较真”的精神,黄玉辉的团队顺利完成了一期35个产品顺利投产,协助生产部实现80万年产能。到泰国2年,黄玉辉错过了送孩子第一次入幼儿园,也错过了很多和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虽有遗憾,但收获了新的大家庭。他依然记得妻子在他临行前的那句“不要忘记初心,既然选择了就要全力以赴。”这句话一直是黄玉辉前行的动力,未来他还会和大家一起共同为海外工厂的发展奉献青春和智慧。

有人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可现实没有“奥特曼”,这些来自一线却能舍小家为大家、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人才是令人敬佩的偶像。他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背后还有我们!在此,向所有奋战在泰国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守初心创佳绩

致敬楷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