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有书《颜柳欧赵:字如其人的楷书四大家》。
我们从小学练字,都是从楷书写起的。楷书不仅是一种书写技巧,更是一种文化意蕴。楷书是书写的典范,横平竖直、形体方正、严谨端正、一丝不苟;楷书更是做人的典范,做人当如楷,行事当如楷,稳稳当当、大大方方,无规矩不成方圆。就像《中国话》里唱道的一样: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不管是字体本身的美学魅力,还是字里行间传达的人格魅力,楷书在中国书法史上都占据了重要地位,也因此,在楷书几千年的发展史上,名家辈出、杰作叠现。不过,有四个人在诸多名家中脱颖而出,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今天的课程,就让我们走进楷书,走进楷书四大家。
01楷书为何名“楷”
楷书在汉代就产生了,这种字在隶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基本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一丝不苟。楷书最初叫“正书”,稍后又叫“真书”,“楷书”之名是唐代才有的。为什么叫楷书呢?这个名字深有用意。
楷书的“楷”字,也读jiē,本义是一种叫黄连木的树木。古书上记载,孔子的墓上种了很多楷树。相传楷树枝干疏而不屈,与孔子“直道而行”的性格特征相吻合,所以也用楷来形容刚直。再后来,楷字又引出出法式、典范、模范的意思。
理解了“楷”字,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楷书所代表的的书法意义。唐代将这种方正平直的字体正式命名为“楷书”,为的就是为书体立万世之楷模,行大唐之雄风。
《辞海》年版对“楷书”的解释是:“为纠正草书的漫无标准和减省汉隶的波磔而形成。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所以,楷书不管从命名还是文字形式上,都是出于树立典范的意图。初唐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严格工整,有着树立典范的意义。
从此,唐楷代替之前的汉隶,成为书写汉字新的典范,成为雕版印刷的最佳字体,也成为儿童接触汉字的启蒙。
02楷书从何而来
关于楷书的由来,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古书《水经注》上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汉代上郡,也就是今天的陕西榆林市,有个叫王次仲的人。这个人从小就爱“字”,对“字”是情有独钟。不过官方字体,还是隶书,这种字横画长、竖画短,整体呈宽扁型,王次仲觉得不好看,下定决心要把仓颉的字体进行改造。
而他改造完的字,就是这种横平竖直、字体方正的楷书字体。后来,秦始皇看见这字了,觉得这王次仲很有才华,创制的楷书字体很好、简易又实用,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始皇帝决定见见他,没想到,这王次仲是个有性格的人,一连三次召见都被他婉拒了。
这让秦始皇很没面子,大为恼火,下令用囚车把王次仲押赴京城。谁知道,在押运途中,王次仲的头颅突然滚落在地,而且还变成了一只鲲鹏。只见它振动着翅膀,向着髙处飞天而上。只是正飞着,两只大翅膀却突然掉了下来,落在地上变成了两座山峰,巍峨磅礴。后人为了纪念王次仲,把这两座山峰命名为大翅峰和小翅峰。
还有个故事,说王次仲是汉朝人,他有个学生,叫做师宜官,他学写楷书写得最好。这师宜官喜欢喝酒,但是家里很穷,没钱打酒。不过因为字写得好,有一技之长,所以,他直接在酒店开了一个“写字培训班”,黑板就是酒店的石板墙上,谁想学写字,就替师宜官出钱买酒。等他酒足饭饱了,他再把石板墙上的字洗掉,下次再写。有个叫梁鹄的人,很喜欢师宜官的字体,但是老请客也费钱啊,所以梁鹄就在石板墙上悄悄加了一层白木板,把师宜官的字偷了回来,在家偷偷临摹,最后也成为一名书法家。
还有人说,三国时期的大书法家钟繇创造了楷书。传说他连睡觉时都用手在被褥上练字,好好的被褥,愣是让他磨出好几个窟窿。
虽然说法各异,但这也恰恰说明,楷书是由众人共同创造出来的,其定形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一直到唐代,楷书才经由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形成范式,定型定性。
03楷书四大家
从唐、宋至清,楷书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字体,也因此书法名家辈出。唐楷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杰”,后又有颜真卿、柳公权各成一体。不过在楷书历史上,有四个人因为楷书成就格外突出,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你也可以叫他们“楷书届的四大天王”。
他们分别是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元朝的赵孟,所书楷书也依次被称作颜体、柳体、欧体和赵体。这四人的楷书各有特点:欧体法度严谨,险劲疲劲;颜体雄强豪迈、沉稳宽博;柳体,疏朗开阔,清健峻峭;赵体结构秀美,笔画圆润。四体环肥燕瘦,各有特色,代表了楷书不同的美。
不过你可能问:写楷书的人那么多,有名的也不少,为什么偏偏是他们四个人脱颖而出、组团出道了呢?
欧阳询的出道,楷书写得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的楷书风格独特而法则鲜明,把楷书作为一种明确的字体确定下来,要知道,在这之前,楷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但风格一直不怎么突出。哪怕书圣王羲之的楷书,看起来也和署名钟繇的楷书差别不大,倒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所书的楷书,特点还算鲜明。但是欧阳询在楷书上深有研究,无论是笔画、结构、章法、风格,都赋予了楷书典范的意义。特别是他将自己在楷书书法实践中的心得总结归纳,形成《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等书法理论著述,让楷书可学可依,这对于楷书的发扬光大,功不可没。
欧楷为楷书建立了严整的法度,从此作为科举考试的官方字体,成为楷书的典范。但书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快,颜真卿的楷体横空出世,他的楷体,雄浑壮伟、气势恢宏、骨力遒劲、气概凛然,将盛唐气象完美展现,也与书法家的高尚人格高度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的完美结合。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颜真卿的楷书,也是继欧阳询之后,对大众生活影响最广泛的字体。很多人学写字,学的就是颜体;很多的牌匾招牌,都是颜真卿方正厚实的正楷。颜体的端正工整、饱满大气,很难不让人喜爱。
柳公权初学王羲之,之后看遍历代书体,开始学习颜真卿。他的楷体在颜体端正饱满的基础上,修饰地略微瘦硬,而后自成一家,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柳体。这种书体风格瘦硬、笔画挺秀、结构严谨,有一种硬朗刚进的瘦硬之美。他的柳体,创立了楷书字体的新范式。
而且,柳公权的人生,也成于书法。他进士及第后,一直在地方担任低级官吏,后来皇帝唐穆宗偶然看见他的笔迹,奉为书法圣品,立刻将他召到长安。他还以用书法用笔之法劝谏皇帝,被誉为“笔谏”,也是一位很有故事的书法家。
历史来到元代,经历了唐楷的高峰,楷书的成就已经很难超越。从柳公权到赵孟,经历了近五百年的时间。这五百年间,有个性的书法家不少,但楷书很少再有创举,直到赵孟的出现,为楷书确立了一种新的范式。赵孟将楷书的严格法则简化到了极致,用笔与结体都趋向于随性。
这为楷书带来了新的源头活水,让楷书的面目愈加丰富多样。与此同时,随性也让赵凯脱离了严格意义上的正楷,向行楷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是,赵楷集前人之大成,既有王羲之的风骨秀逸,又有柳公权的丰神散朗,还有颜真卿的雍容端庄。明清以后,书肆刊刻也多用赵体。而且,就楷书学习来说,赵楷雅俗共赏,容易上手,因此受到后世的喜爱。
当然,这里只是简单介绍,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会为大家详细介绍“楷书四大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