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当选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
自他上任以来,一直在坚持在一线为党的巩固与人民的福祉殚精竭虑,也正是因其为祖国立下的卓越功绩,他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
不过,个人认为他除了在工作上值得肯定外,他一直秉承的个人作风也是值得称赞的。虽然刘少奇自建国后一直身居高职,但他对待自己的亲戚却很“铁血”。
曾经当他成为新中国高官的消息传到老家之时,有不少亲戚都自认为如今是“皇亲国戚”了,有了硬靠山,可以搞点特殊待遇,因此都前来找刘少奇这里谋点“差事”,或是寻求一些“方便”,但都被刘少奇给一一拒绝了。
不得不说从结果上来看,刘少奇这种处理方式很英明,也很合理。那具体是如何处理的呢?他当时与亲人的一些谈话、一些故事,值得我们如今去细细回味。
一、对待姐姐刘绍懿很“冷血”
刘绍懿是刘少奇的姐姐,后来嫁到了一个地主家庭。
年,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当中,刘绍懿家也受到了冲击,当时她家里的土地和财产都一并被瓜分,而且她还被迫放弃了“贵妇”生活,参加到体力劳动当中。
刘绍懿在地主阶层生活习惯了,本来就因为不经常劳动,无法适应工作强度,而且长时期的让其和普通老百姓们一起劳作,也让她在心理上产生了排斥感。
就在她因承受身体与心理双重打击,而痛苦万分的时候,她脑子忽然想起了一个“救星”——自己的弟弟刘少奇。
于是她立马起草了一封信,信中不免抱怨的写道:“我在塘边一边打水时就一边想,我弟弟是在北京做大官的,而我却这里在打水。”
不难看出,她的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干着低贱的活,是在给弟弟这个大官抹黑,希望弟弟能够帮自己一把,这样能给他长脸。
刘绍懿满以为这个“方便”对他弟弟而言只是举手之劳,于是在收到刘少奇回信后满心欢喜,认为自己苦日子终于到头了,但孰料刘少奇压根就没有想过要行这个方便。
因为对于土地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刘少奇不但十分支持,而且他还是领头人之一。
年6月14日,在中国人民第一届第二次政治协商的会议上,刘少奇交出了自己的《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在这份报告里面,刘少奇指出:中国目前的困局在于阶级矛盾,当时占乡村人口才不到十分之一的地主,富农们所占据的土地资源却高达十分之七八。
而这在刘少奇看来是极其不公平的。
刘少奇认为这部分大多是依靠自己掌握土地的优势来残酷地剥削着没有土地的,占据了近乡村农民人口十分之九以上的贫农,由于受到多重剥削,因此无论贫农们如何努力工作,都仅仅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而这也是为何我们民族近些年来一直被外族侵略,被压迫,穷困,落后的根源所在,更是我们国家在工业化,独立,统一,富强的目标上的最为基本的障碍。
不得不说,刘少奇看问题还是看极其深刻的。
当时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局面下,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解决掉这个问题的话,那么取得的胜利就不能巩固,自然农村的生产力就不能得到解放。
而农村不解放的话,那就更不用提什么实现新中国工业化梦想。
而要彻底地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按照《土地改革法草案》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新的土地所有制。
刘少奇认为,只有严格地执行了这条法令,才能彻底解放农村的生产力,然后顺利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打好基础,开辟好道路。
此时的刘绍懿刚好是地主阶级,刘少奇自然不会包庇。
他当时在写给姐姐的信中提到,以前你们家里是地主,田多地多,所以在吃喝,用度方面都靠着剥削无产阶级来度过,过去你们是靠着农民百姓养活你们,要发现这个问题。
针对刘绍懿的哭诉,刘少奇还告诉她:“如今你不应该觉得自己委屈、抱怨和不公,反而你应该心存感谢。”
当然,他还要求姐姐端正态度,转变思想,在信中有些话甚至强硬的让人感觉太冷血了。
比如当时刘绍懿在信中提到自己干农活觉得耻辱。
于是刘少奇在信中强烈批评姐姐说:“如果我当了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收租吃饭,或是不劳而获,那才是我的耻辱。你们过去收租吃饭,已经给我这个做你老弟的副主席以耻辱,也给了你的子女亲戚以耻辱。”
其实刘少奇之所以言语会如此严厉,也并不单单是由于他心疼底层老百姓,还因为刘少奇早年就跟她做了提醒。
当年刘少奇参加革命后,就曾苦口婆心地劝说过不要再做收租放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但刘绍懿并没有听劝。所以在刘少奇看来刘绍懿有如今的苦头,也是自找的。
后来,刘少奇曾回到阔别了40年的故土,此时他的姐姐刘绍懿已经年过70了,尽管刘绍懿日子过得十分的清苦,但刘少奇仍旧没有给她任何特殊照顾照顾,只是送了一些日常用品作为见面礼物。
刘少奇曾经说过:“干革命是六亲不认的。”而他对亲姐姐刘绍懿的这一处理方式,也很好地诠释了他的这个工作方针。
二、对哥哥更不念亲兄弟“旧情”
刘卓衡是刘少奇的一个哥哥,他在老家同样也是地主阶层,而且当时在地方上作为与名声都不是很好。
不过与刘绍懿怕吃苦受累不一样,他因为曾经有些过失,因此面对轰轰烈烈的群众斗争,心里十分害怕,于是抽了个空档偷偷跑到北京去找刘少奇。
刘卓衡当时也很自信地认为自己如果亲自去求的话,刘少奇肯定不会撒手不管,毕竟在他刻板思想中,中国历来都秉承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惯例。
按照这个思路,只要沾点亲,身为副主席的刘少奇就应该庇护他一下,更别说他还是刘少奇的亲哥哥,两人是一母同胞、血脉相连的兄弟。
但令他大失所望的是,刘少奇并没有接见他。
刘卓衡原以为是传话人没有说清楚情况,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所有情况如实告诉了接待人员,让他们转告刘少奇:“念在自己是同胞骨肉的份上,给予相应的照顾。”
但刘少奇的立场仍旧十分坚定,就是铁了心的不想与其见面,在给了他一些衣物和路费后,就让他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而且为了防止这个哥哥打着自己的招牌“投机取巧”,刘少奇还让人给他提前打预防针,嘱咐他在地方上不要拿亲属身份逃避劳动,要好好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对于刘少奇的做法,刘卓衡有些无可奈何,但也只得摇摇头回老家去了......
不过虽然刘卓衡在北京吃了闭门羹,但当地却不知道刘少奇对于刘卓衡是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所以就念着他是刘少奇亲哥的份上给他安排了一份“省参事室”职员的职位。
刘少奇对此一无所知。
直到年5月,刘少奇以副主席的身份回到湖南长沙视察之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哥哥刘卓衡在省参事室占了一个名额,他有些生气,觉得这不应该。
因为他原本是希望哥哥在老家好好接受改造,而不是利用自己的身份行使特权。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当时还专门抽出了一个晚上的时间,邀请刘卓衡夫妻两人,还有身在长沙行医的表兄成秉真一起聚餐。
其实刘少奇自打离开参加革命之后,就已经很长时间没回家了。
以前是怕连累家人,后来是工作太过于繁忙。而上次刘卓衡去北京,他又是刻意躲避,因此刘少奇挤出来的一晚也算是两兄弟分开多年后的第一次见面。
这一场见面会被安排在湖南省委招待所里。
一开始刘少奇在饭桌上也不怎么说话,就听着大家跟自己聊些家常,而刘卓衡开头还有些害怕,毕竟上次去北京被刘少奇委婉批评了。
但后来一直见弟弟也没说些什么,也就高兴了,而他这人一高兴就忍不住开始给刘少奇戴高帽,不过面对刘卓衡的一些恭维话,刘少奇可不爱听,反而是越听越不是滋味。
于是等到刘卓衡说完后,刘少奇便阴沉着脸接过话茬说:“你是一个地主,过去专门剥削人民,还在地方上做了对不起群众的事,在当地名声又差,对革命一点贡献都没有。”
这突如其来的“变脸”,让刘卓衡有些摸不着头脑......
还没等他缓过神来,刘少奇又继续和他讲起了道理。
大致就是说,年你来找我说情的时候,我就让你回到农村好好劳动改造,真没想到你回到这,还打着我的旗号在省里谋了份差事,我今天请你来不为别的,就是要让你劝回农村好好自食其力,这才是对你最好的照顾和出路。
刘卓衡听完后十分忐忑,请求刘少奇不要让自己离开职位,而在一旁的表兄也出面为其求情,但都被刘少奇严词拒绝。
而且刘少奇还强硬的回道:“兄弟是兄弟,私情是私情,共产党人谁无三亲六眷,但我们只能公私分明,国家人事制度我是知道的,怎能装聋作哑包庇亲属呢?这是原则问题。”
面对亲弟弟的绝情,刘卓衡仍然十分不理解,他觉得自己有势不能仗,有山不能靠,觉得共产党的新中国与国民党完全不一样,于是很不高兴的不辞而别了。
而刘少奇也只能无奈地对着哥哥的背影大声喊到:“不要以为我让你回村做一名新式农民是害你,其实这才是照顾你呀!”
三、不给亲戚“面子”并不是有偏见
其实刘少奇此举并非是刻意针对自己的地主姐姐和哥哥,事实上刘少奇对亲戚们全部都是一视同仁,这是他秉承的一个原则,也是他想给家人们树立的一个良好家风。
年,刘少奇正式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此时他的工作更忙了,担子更重了,自然权力也更大了,于是在老家的一些亲戚们又纷纷写信来北京请求特殊照顾。
本来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国事繁重,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处理这些琐碎家事的,但一想起这些亲属们来意“不正”,刘少奇就觉得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将这帮亲戚的思维掰正。
于是在国庆节期间的一天,刘少奇在自己中南海的办公室里附近找了一个会议室,邀请了跟自己还尚在联系的几位亲戚一起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这个家庭会议是刘少奇平时主持政治局同志开会的地方,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刘少奇对这次家庭会议的重视。
当时在这次家庭会议上,刘少奇说了很多发自内心的感悟,但道理却很简单,即围绕“为何我不能给你们办事”做一些解释。
其实刘少奇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以他现在掌握的权力,虽然动动嘴巴就能把他们的事情全部办妥,但是作为一位国家主席和共产党员,这样做是完全不可能的。
毕竟这是违背了共产党的原则的,如果自己带起了这个歪风,那底下的人纷纷效仿怎么办?自己都违背原则,又如何去管理别人呢?
长久以往,人民政府就会失去公信力。因此“托关系”这事虽然小,但影响却是很大的。
在全部说完后,大家也开始表示理解刘少奇的做法。
此时刘少奇见大家也都有所触动,于是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可是国家还不富裕,还有许多困难。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工作,建设好这个国家,不能因为是国家主席的亲戚,就搞特殊。”
总的来说,刘少奇这番晓之以理的谈话还是很有效果,很高明的,因为自打这次家庭会议开完之后,大部分的亲戚朋友也都几乎不再要求刘少奇应如何给自己提供帮助了。
而我们从以上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刘少奇并不是太绝情,或是不念旧情,他只是在这个位置上必须要这么做,因为新中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刘少奇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
其实只要亲戚们不去利用自己的身份寻求特殊化,刘少奇对他们还是很关爱的。
比如年4月,刘少奇当时回到了阔别40多年的家乡湖南宁乡县花明楼镇之时,他第一时间就去赵家冲这个地方看望自己的姐姐刘绍德。
由于当时这个地方不通公路,离县城较远,而且当时还下着大雨,因此当地官员提议安排人去把刘绍德接过来。但刘少奇却表示拒绝,他当时回答:“哪有姐姐来看弟弟的,作为弟弟的我应该去看望姐姐。”
而到了刘绍德家中后,他看到了一身是病,而且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的大姐十分伤心。两人在交谈时,还得知姐夫竟然因为饥荒饿死后,刘少奇满怀歉疚,把自己准备好的礼品交给了刘绍德。
至于这些礼品也不是什么“大件”,仍旧是一些家常用品,其中包括五斤大米,两斤饼干,两斤糖果,一斤猪油,九个盐蛋,而这些东西也都是刘少奇自己省下来的,没有用政府一分一厘。
刘少奇一生勤俭节约,清廉朴实,而且他不但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亲属们也都是绝不允许搞特殊,这在任何时候都是十分难得的。他无愧于作为全党,乃至全国人民的楷模,而他处理亲戚关系的方式,也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