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前景 >> 正文 >> 正文

从铮铮铁骨到文官皆可杀,明朝文官是如何一

来源:楷模 时间:2023/7/30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www.niupixuanzl.net/m/

#头条创作挑战赛#

明朝

中国历史上最一个特别的朝代,就是明朝,明朝的文官主导着朝堂内外从政治到军事各个领域,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曾多次为大明朝力挽狂澜。

而且大明朝的文官经常直言进谏,怼得皇帝无话可说,还以怼皇帝、挨皇帝板子为荣,骂得越狠地位越稳,骂得越凶声望越高,偏偏皇帝还真就不能拿他们怎么样,当真是铁骨铮铮。

但很快明朝文官就变味了,以至于崇祯皇帝临终都在说着“文臣皆可杀”。

从铁骨铮铮到文官皆可杀,明朝文官是如何一步步堕落的。

对于官员的选拔,历朝历代都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先秦时期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察举制、荐举制,都是当时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

但因为层层推荐,所以这种制度很容易就形成地方集团,所以从隋朝开始,科举取士制度开始实行,意图用考试的方式来尽量公平地选拔人才,借以避免地方集团的形成,维护王朝的中央集权。相对正式的文官制度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但官场水深,刚进官场的状元进士们大多都是孑然一身,如果得不到其他官员的提携,往往得不到什么好的机会和官职。因此这些状元进士们往往会向朝中重臣靠拢,而朝中的重臣也需要新鲜的血液为其办事,

八股文

而且明朝的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考试范围被牢牢束缚住,所写的文章啰啰嗦嗦、空疏无聊,同政治才能谈不上有什么关系,文章行不行,谁能上榜,看的不是文章内容,而是主考官的意见。

再加上明朝皇帝大多懒政,很多时候最后一轮殿试经常就是做做样子,这也就导致主考官的权力极大,考生们为了能够上榜,往往会提前去巴结。

另外因为共同的门第出身、兴趣爱好、来源地等因素,使得当时的文官还是很容易聚集到一起形成各种形式的朋党,比如明朝最有名的东林党,最初就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士子组成。

因为各种原因,文官们很快聚集在一起,便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利益团体。

土木堡之变

不过文官虽会结党,但只要善加利用,就可以很好地维持朝堂势力的平衡。而文官集团之所以失控,就要牵扯到第二点:失去制衡。

历朝历代发展基本都是一个模子,王朝前期内忧外患严重,所以统治者需要武将来统领军队平定战乱,可一旦天下平定,国家进入和平发展时期,武将的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皇帝开始处处提防武将,武将的地位也会随之降低。

明朝也是如此,不过真正让武将地位不如文官的,必须提到一个哥们儿:朱祁镇。

朱祁镇好大喜功,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开始御驾亲征,结果一路瞎指挥,最终酿成土木堡之变的惨剧,将太爷爷朱棣好不容易打下的文武官员团队来了一把梭哈,20余万精锐几乎损失殆尽,连他自己都成了也先的俘虏。

若非后来于谦等一众文官提刀上马死守北京打得瓦剌大军败退,恐怕大明朝已经亡了。

影视剧中的于谦

也正是因为文官在北京保卫战中的出色表现,加上文官中不少人都是文武双全的全才,完全能够胜任统兵打仗的任务,统治者取消了五军都督府,将军队管辖权交到兵部这个文官组织手中,文官集团开始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文官领兵的现象开始出现。

如果此时宗室集团还在,还能起到制衡作用,毕竟当初朱元璋分封皇子到各地驻守,很大一部分目的就是制衡。可惜宗室早就被建文帝和永乐给削没了,正德直接把藩王手里最后一点兵权给榨干了,宗室藩王直接成了光吃饭不干活的吉祥物。

外戚就更不用说,朱元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明确规定后妃不得干政,而且为宗室的配偶制定了严格限制,朱元璋为他们组织婚事时,特别留心不会选取实力雄厚的宗族进行联婚,而是与开国功臣、中低级官员乃至布衣家庭通婚。长此以往,明朝外戚很难形成气候。

此消彼长之下,文官集团失去制衡,自然会野蛮生长。

真正让文官集团失控的,是张居正。

首先需要肯定张居正的贡献,他推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还表现在一举扭转“神运鬼输,亦难为谋”的财政危机,弼成万历初年之治,为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体现在对近代前夜国家统一与社会转型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当时的大明朝一片国泰民安。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皇帝必须无条件支持,否则政令还没实施,就会在朝堂上就会被反对者否决掉。而皇帝之所以会无条件支持,在于当时的老朱家只是孤儿寡母,懂的不多,很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是由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一手负责的,万历皇帝只是象征性的签字同意。

长此以往,内阁首辅便掌握了朝中军政大权,成了朝中文官们的领袖,官员们只认首辅不认皇帝,而在张居正之后尝到权力滋味的首辅自然也不肯轻易放权给皇帝。

这也是为什么万历皇帝等张居正死了没多久就立即对其进行彻底清算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夺回权力。

东林书院

再就是明朝的社会风气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明朝虽然官员待遇很差,朱元璋更是经常杀人,但读书人地位很高、很受尊敬,明朝规定秀才每月可以领取一石的禀善费,这些钱在当时娶妻生子完全够用,同时读书人可以享受免徭役、免交公粮、免刑罚、免下跪等福利,读书人只要考取个秀才基本上就吃喝不愁,可以安心读书。

古代又不像现代有这么多娱乐活动,明朝读书人在读书的空闲之余,最喜欢做的便是交流学术经验、讨论时事、批评当朝权贵。

而程朱理学里面要求读书人要讲究忠孝信义,要有气节情操、社会历史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当时科举考试主考内容便是程朱理学,便使得很多正向的思想渗透到了国家上下的方方面面,让当时的读书人普遍怀有“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甚至可以为了天下苍生舍身成仁,为国捐躯。

加上当时明太祖专门开了言官这个谏言、监察的岗位,一下子就刹不住车了。

文人也好,文官也好,大家聚在一起批评时政,批评权贵,甚至直接抨击皇帝,哪怕被东厂和锦衣卫抓了都不怕,越抓名声越好,杀头更是能够流芳百世,像海瑞这样的更是骂的嘉靖皇帝狗血淋头,把自己直接骂成了读书人的道德楷模。

我痛骂你一顿,你还不能罚我,长此以往,皇权的权威不断受到挑战,文官们自然更不会把皇帝放在眼里。

以上就是为什么明朝文官厉害的主要原因。

但屠龙者终成恶龙,大明官僚体系在文官的长期把持之下开始逐渐僵化,各级官员互相勾结,党同伐异,只要跟自己有利益冲突,逮着机会就往死里整,正经朝政全都丢到了一边,党争之激烈远超历朝历代。

官员们逐渐抛弃了胸怀天下的理想,成为了一群只会纸上谈兵的空想家,话说的是越来越漂亮,但真干事的时候却只会叉腰甩锅、束手无策,整个官僚体系内就找不到几个实干家,很多政务根本就办不下去。

至于贪污腐败就更不用说了,在当时的官场之上甚至成为了一种半公开的潜规则,没钱你就别想混。李自成当年打入北京城,助饷追赃榨出来价值近七千万两白银的金银财宝,就是这些官员们贪腐的铁证。

另一方面,地方士绅阶层看准了这个机会,用手中的金钱去置换官员手中的权力,这就使得官僚阶层和士绅阶层勾结在一起沆瀣一气,反过来压榨国家,地主富户不再纳税,国家的税赋负担全都压到了老百姓头上,老百姓苦不堪言。

甚至在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由于筹措不到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军费,想要对江南士绅征税,竟然在朝堂遭到了官吏的集体否决,崇祯皇帝又想让官员们捐款做军费,一个个居然在崇祯皇帝面前哭穷。

李自成打入北京城之后更可笑,这些文官们在两旁列队欢迎,争先恐后向李自成投降,想要在新政权内分一杯羹,结果被大顺军助饷追赃吊起来打,等清军来了,转身又投向了清军的怀抱,毫无读书人的气节。

正所谓物极必反,这话用在大明朝的文官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