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认为,“兖州”的“兖”只是一个地名专用字,其实不然,“兖”字还有地名之外的含义,那就是端信。
假如你用汉语拼音在电脑上搜“端信”这个词,显示的可能是“短信”或者其他词,这个词在其他地界基本上是不被使用的,他是仅仅属于兖州的,和兖州的“兖”一样,是独一无二的。这么美好且独一无二的一个词语作为兖州的品牌,确实应该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兖州人的一份宝贵精神遗产。
“端,直也”。“信,诚也”。
关于端信,许慎的《说文》是这样解释的:“端,直也”。“信,诚也”。端信就是做人要正直,诚信无欺。其实就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端,就是正直,端庄端正。端字是个形声字,立是形旁,指站立得端正,耑是声旁。即行为主体要恪守儒家之道德规范,而且这种恪守不是因为外在的政令刑罚的强制,而是源于自身的修养和努力。和儒家经典上面讲的:“吾日三省吾身”、“慎独”“正心诚意”“不欺暗室”“养浩然正气”是一脉相承的,属于修养上的功夫,属于内功。
一个道德的自我,一个坚强的人格,一个良好的心态,是任何外在的功名利禄、权势外律所不能改其志的。可以抗拒一切外在的诱惑和压力,
信,就是诚实,诚信无欺。信字是个会意字,从人从言,言必信,行必果,民无信不立。信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遵守“信”的原则,算是外功吧。
▲兖州兴隆文化园
端信精神
古人讲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功业,对于名满天下之追求,以及社会对高风亮节的认可和赞扬,对儒者的自我超越和安身立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更成为传统士人安身立命的重要精神动力。
端信正好从内外两个维度说明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才是一个理想的人格。端就是掘井及泉,信则是推己及人。端信从内外两个方面概括了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要求,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动机,出发点和达到目的的手段,从端信的原则出发,内外并举,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就基本合乎道德的要求了。孟子说“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现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独善其身,就是端,兼善天下必须讲究信,从这个意义上说,端信精神,不管人生处于何种境遇,不管是通达显世,抑或困厄不得志,都能给人提供如何安身立命的精神之源。
▲兖州兴隆文化园之灵光宝殿
端信精神之楷模
当代中国正处于急剧转型、高速发展时期,价值紊乱、诚信缺失、心态冷漠、人伦失范等等问题,是传统文化断裂社会转型急剧造成的中国特有的问题,弘扬端信精神,恰恰是对症下药的一剂良方。
用今天的理念阐释端信文化,就是说每一个社会成员,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自觉认真地遵守社会主义道徳规范。在当今来说是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般认为,社会主义道德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构成,三者各有具体要求,如社会公德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能摸范遵守这些道徳规范的人,我们说他是行为端正、讲究诚信的人。可以说是端信精神的楷模。
做个端信之人
具体到个人,端信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做一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认真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这就是“端”。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无论对组织,对领导,对同志,都能光明磊落,表里如一,这就是“信”。能做到这些,就可以说是端信的人,也是合格的税务工作者。
另外,在现代语境中,“信”除了信用的涵义外,还有信仰和信念等涵义。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明确的共产主义精神信仰,理想和信念,他行为的“端”才能更具有自觉性和持久性,才能在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中立稳脚跟,而不致于目迷五色,在诱惑下失去奋斗目标。
▲兖州兴隆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