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不少人停留在气量,那个人格局很大,那个人格局不够,实际上当问起怎么才算格局大?怎么才算格局小?相信我们很难说出来。到底格局应该怎么理解?我们应该从本质上去对格局上的理解
何为格局,格有推导含义,如格物致知,而局为棋局,在一定空间内腾挪。合起意思是在怎么在一定区间内腾挪,如棋盘千万种变化,跟对手对弈时如何排兵布局,怎么破解对方的进攻等,如你脑海里有上千万的棋局,会很轻松的应对对方,但如果你脑里只有那十几种,就捉襟见揍。反观人生亦如,大大小小的局等着我们如何应对,酒局、饭局、人情局、职场局等等,如果脑中有千万种应对方案,那各种局就会应对自如,那如果让小学生应付各种局恐怕就捉襟见揍了。
如果这样解释,可能会认为格局就是经验问题,我例举一个例子
企业少不了下属的离职,特别是得力干将的离任,更是让人头疼,但不得不面对。相信我们对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并不陌生,他缔造的台塑王国,堪称楷模。当然,不管他是多么光芒万丈的人,也是避免不了这个问题的,想当年王永庆有位左膀右臂的人经过三番五次的劝留下,依然选择离开,还是跳到竞争对手的企业之中。想必换着是其他人定会雷霆大怒,誓与某某某势不两立的态势。可是,王永庆的做法完全相反,他在属下离任的那几天,拉着他的手,坐下来平静的问,你是否确定要离职?对方说是的。好的,我理解你的想法和尊重你的决定,然后他将竞争对手企业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提醒他如何展开工作,第一步怎么样,第二步怎么做,当天对话是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经营企业的经验都和盘托出分享给他,最后拉着他的手说:如果做得不开心,台塑的大门永远为你打开。最后,请他吃答谢宴。为什么这么做?或许很多人不理解。这不是经验问题吗?这给我们的印象又拉回到气量大小问题了。
那到底格局是什么?王永庆的例子已经解释了,当他面对下属离职时,并非愤怒,而是平静处理,因为他看到了棋局后面的几步棋。在面前无非有这几个结果:和台塑暗地里竞争,和台塑竞争;和台塑死磕到底;短期内不与台塑竞争;不与台塑竞争;与台塑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与台塑成为伙伴。两家本身互为竞争对手,达成战略合作或成为伙伴,短暂时间内是很难达成的,因此只剩竞争和不竞争那几个选项,无疑达成不与台塑竞争是最佳选择,哪怕是短期内不与台塑竞争。如果该员工愤怒离开,显然不行;不闻不问的离开,这很难估计,显然也不行;开心离开,短暂内或许不与台塑竞争,但长期来说就比较难保证;感恩离开,比较容易达成不与台塑竞争的目标。王永庆分析出来,然后想方设法的打动下属。
从上述分析,实际上可以推断为看透和看不透,王永庆看透了下属离去所带来的结果,无疑竟然下属决意离开,那只能择优而选,所以他是看透了事情背后的逻辑关系,也就是看透事情本质。反过来,如果我们看透了事情的本质,就能应对自如,犹如脑中有千万个局,至少有ABCDEF...等多种方法应对,你会从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只因你看透了事情的本质,而非停留在别人少有那几盘局中苦苦挣扎。
我们再看一例,前段时间,出了一部小娘惹的电视剧,电视剧比较水,里面例子可以作为比较反面的教材,里面大致是说主人家生意做得还算可以,由于贪色把下面的工人给上了,结果怀上,出了一个庶出的女孩(A),这A到处受到家里人的针对,而做爹的任由嫡出的欺负她,最后还强迫她做生意上的政治联姻,明知对方并不是什么东西,于是那A受不了逃跑了。而A在外生了小孩(B),将其带回家里,得知由于战争,这一家逃到国外。辗转十几年B长大了,A病逝,原本的家庭在国外生了几个小孩,顺带回原来居住的地方,当然这些小孩像B一样也长大成年,由于上梁问题依旧存在,那几个性格上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于是剧情再次轮回,整家人像对待A一样对待B...(里面故事有点长,我就不再叙说了)
不管A嫡出还是庶出,这是本当是无辜的,她就像企业人员其中一名成员,不管内部如何针对,但领导者任由随之任之,最后以她作为政治筹码转嫁给其他人,后来逃脱,A将B带回,有一次轮回出现。可以看出,一个原生大家庭连一个人都容不下,何况其他人?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不正,则家不齐,后面更不用谈。结果可想而知,最后也是败在自己手中,正是由于自身的纵容和默认,上至领导下至基层对内对外无不充满着自私和任性。退一步如果A或B存有报复之心,这家一瞬间就会土崩瓦解。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可以总结为祸起于萧墙之内。我们认为格局有点小,也就是领导看不到企业往后的发展,单纯以当下利益为永久利益。在浮躁的社会,我们身边都想短平快,可是,事物本质是无法变的,只有将自身格局做大,才能应对自如。
王永庆的做法相信不少人佩服,可是多少人做到?我相信大部分人是愤怒的,至少是有着失望的感觉,只有少数几个想到后面的情况。而王永庆则想到:多一个竞争对手不如少一个竞争对手。如果左膀右臂的人愤而离开,那以他对台塑的了解,会使得竞争对手专门针对台塑的弱点去打,最终两败俱伤;而如果让他带着感恩的心离开,则会让左膀右臂想着不会以台塑为竞争对手,与台塑错开竞争。事实上,那些年凡是离开台塑的中高层,无不对台塑存有独特的情感,或成台塑的供应商,或成台塑的客户,左右逢源,终成台塑台湾第一的王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