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楷模 >> 楷模介绍 >> 正文 >> 正文

张桂梅她值得还有这些人也被写进了共

来源:楷模 时间:2023/3/4

天目新闻记者韦建苗

“她值得!”

近日,在发现张桂梅老师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后,网友们纷纷留言刷屏。短短三个字,道尽了大家对这位人民教师的至高赞誉。

张桂梅,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她让累计多名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年,丈夫因癌症去世后,张桂梅自愿要求调到丽江市华坪县中心学校。去到地处边远的山区教书,她本是期待着能忘却爱人过世的悲伤。没想到,她从此就与这里的大山和山里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任教期间,她发现很多贫困家庭女孩辍学。于是,她就产生了创办免费女子高中、改变女孩命运的想法。为筹款办学,她曾连续几个假期去街头募捐。年,中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华坪女高正式成立了。

建校十余年,作为校长的张桂梅,用对教育的爱、让女孩走出大山的坚定信念,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看着她们走出大山,走上社会,在各行各业做出贡献。

就是这位视教书育人为至高信仰的张校长,学生口中可亲可敬的“张妈妈”,成为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被党中央授予“七一勋章”,还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

被载入史册,张桂梅老师,她值得!

实际上,除了张桂梅,还有屠呦呦、中国女排、抗疫医护人员等也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这本书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奋斗历程。在这一部气壮山河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史中,写入其中的人都留下了哪些光辉足迹,一起来看看。

屠呦呦:“三无”科学家成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译注中,“蒿”解释为“一种草,也叫青蒿,香蒿”。

名字出自《诗经》的屠呦呦,正是因为对青蒿素的研究与提取,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冥冥之中,这就像是注定似的。

屠呦呦,年生于浙江宁波,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因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她曾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但就是这位科学家,创造了世界领先的一流成果,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年9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拉斯克医学奖和“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四年之后,她凭借这一发现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由此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就此实现。

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力挽狂澜,女排精神永不倒

在中国体育历史上,中国女排已经成为了一大精神标杆。中国女排精神,彰显的是根植于中国人基因中顽强拼搏的闯劲儿。

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七战七捷的佳绩,首次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潮涌而来的鲜花掌声之中,中国女排迎来了辉煌时刻。此后的连续五年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并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

然而,在站上巅峰之后,中国女排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陷入了一段略显沉寂的时光。此后,起起伏伏,于年至年获得短暂辉煌之后,再于年重启中国女排的高光时刻,所向披靡,数次站上世界领奖台,尽显中国女排英姿。

在竞争激烈的体育竞技舞台上,中国女排用顽强拼搏、不懈努力的姿态,屡屡于绝处逢生,以力挽狂澜的雄姿,抒写一段段历史传奇。中国女排精神,中国人的拼搏精神。

抗疫医护人员:最美“逆行者”诠释救死扶伤神圣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之际,医护人员冲到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以最美“逆行者”的姿态,守护着千千万万中国同胞的生命。

为了紧急驰援武汉,有的医护人员连年夜饭都没来得及吃,就披着白大褂出发了。早已有了婚约的,也纷纷推迟了婚礼,全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攻坚战中。他们脸上被防护面罩勒出的一道道印痕,因为长期消毒而开裂发红的双手,无不在诠释着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厚重含义。

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都来了,一代又一代的医护工作者,前赴后继,投入了这场抗击疫情的决战之中。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集结一线,紧急开展救治工作,后方研究团队攻坚克难,研制新冠疫苗。全体抗疫医护人员,用不懈努力成有效遏制了新冠疫情的蔓延,让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疫成就。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682.html